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5 11:34:00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奶牛寄生蟲病的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注重消除各種致病因素,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實行科學飼養(yǎng),加強管理,保持飲水,飼料廄舍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控制感染途徑。
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驅蟲,定時化驗,定時檢查,逐個治療。
驅蟲藥選擇上應當以高效、廣譜、低毒、綠色、無殘留、無副作用,使用方便為原則。
消滅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根據當地情況如化學劑、生物劑和結合農田水利建設,開辟新渠道,施發(fā)農藥等方法消滅中間宿主。
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定期消毒廄舍,糞便、墊料等進行堆積發(fā)酵或無害化處理。
制定合理的定期驅蟲制度,可有效地防治奶牛感染寄生蟲疾病,間接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后備奶牛生長,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奶牛對疫苗的免疫應答水平,同時避免因寄生蟲在奶牛體內移行造成的繼發(fā)感染。
不正確的驅蟲程序、藥物選擇會造成極大地隱性損失。傳統(tǒng)的左旋咪唑、丙硫咪唑、阿維菌素等藥物因為有耐藥性,驅蟲譜窄,棄奶期長,毒性大等缺點,已不能滿足奶牛場的實際需求。奶牛業(yè)亟待提高驅蟲保健意識,加強基礎飼養(yǎng)管理水平,加強重視預防用藥,改善牛群品質,提高抵抗力,降低奶牛發(fā)病率,降低治療費用,提高養(yǎng)殖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