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wǎng)首頁 > 資訊中心 > 繁殖育種 > 秋季提高養(yǎng)殖雛鴨成活率的措施
畜牧家禽網(wǎng) 時間:2012/6/12 15:58:00
來源:江蘇農(nóng)業(yè)信息網(wǎng)
閱讀數(shù):
1、做好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育雛舍維修及消毒:進雛前要對育雛舍徹底清掃、消毒,地面和墻壁用30%燒堿水噴灑或用10%~20%的生石灰乳劑澆灑。所有用具用百毒殺沖洗干凈,再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混合對育雛舍作密閉熏蒸消毒36小時,然后開門窗排出氣體。
?。?)備好飼料及藥品:備足營養(yǎng)全面、適口性好、易消化的飼料及常用藥品,如高錳酸鉀、福爾馬林、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氯霉素、多種維生素。
?。?)育雛舍預熱:在進雛前1~2天將育雛舍加溫至32℃~33℃。
2、及時飲水,適時開食。 雛鴨出殼24小時后,要先飲水,后開食。雛鴨入舍要安靜后才能飲水,水溫30℃,水中按每只鴨加入2000單位慶大霉素。半小時后再飲50%的葡萄糖和0.1%的維生素C水,便于清理雛鴨胃腸,排除胎糞。5小時后換飲涼開水。平時要保持飲水清潔衛(wèi)生,并充分供應。雛鴨飲水后,就會有要吃食的表現(xiàn),此時即可開食。投喂飼料要定時、定質、定點、勤查舍、勤觀察,形成固定的管理程序。
3、育雛 溫度和濕度。 雛鴨的體溫調節(jié)能力差,環(huán)境溫度低于26℃時容易誘發(fā)呼吸道疾病或因擠壓打堆死亡;溫度過高則雛鴨易因脫水致病。育雛最適宜的溫度為:第一周31~29℃,以后每周下降1~2℃。育雛期間舍內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
4、密度與通風。 秋季育雛鴨的適宜密度為:1~2周齡35~30只/平方米,3~4周齡25只/平方米,5~6周齡15只/平方米,6周齡以上12只/平方米。雛鴨休息時常堆擠而眠。若溫度偏低,堆擠更為嚴重,易造成死、傷或“出汗”受涼。一旦發(fā)現(xiàn)擠堆現(xiàn)象,立即撥開驅散,并調整舍溫,更換潮濕的墊草。雛鴨數(shù)量較多時,應分群飼養(yǎng)。每群小鴨以250~300只為宜,將大小、強弱懸殊的雛鴨分開。每天在中午前后、陽光充足時打開門窗換氣,以改善舍內環(huán)境。
5、放水和放牧的管理。 地面平養(yǎng)的1周齡雛鴨,天氣晴朗時讓其在舍外地坪、水池自由運動、采食,上、下午各1次。此后放牧時間應逐漸延長。
6、強化防疫制度。 嚴格執(zhí)行免疫程序,特別是對雛鴨按時注射鴨溫弱毒疫苗、鴨病毒性肝炎苗和禽霍亂弱毒活菌苗,對空氣、環(huán)境和用具等嚴格消毒,1周內的雛鴨在飼料中加0.2%的土霉素堿、慶大霉素(每只2500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