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wǎng)首頁 > 資訊中心 > 疾病防治 > 兔黏液瘤病的原因及綜合防治
畜牧家禽網(wǎng) 時間:2012/7/23 16:04:00 來源:江蘇農(nóng)業(yè)信息網(wǎng) 閱讀數(shù):
兔黏液瘤病是由黏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以全身皮下,尤其是臉面部和天然孔周圍皮下發(fā)生黏液瘤性腫脹為特征。
流行病學 病兔是傳染源,以病兔眼垢和病變部皮膚的滲出液中含毒量最高。主要通過節(jié)肢動物(最常見的是蚊和蚤)叮咬傳播。也可與病兔直接接觸或與污染有病毒的飼料、飲水和用具等接觸而傳染。
本病只發(fā)生于兔和野兔,其他動物無易感性。多發(fā)生于夏秋昆蟲滋生繁衍季節(jié)。
臨床癥狀 潛伏期一般為3天~7天,最長可達14天。以全身黏液性水腫和皮下膠凍樣腫瘤為特征。被帶毒昆蟲叮咬部位出現(xiàn)原發(fā)性腫瘤結(jié)節(jié),然后眼瞼腫脹、流淚,有黏性或膿性眼垢,嚴重的上下眼瞼互相粘連。腫脹可蔓延整個頭部和耳朵皮下組織,使頭部皮膚皺褶呈獅子頭外觀。肛門、生殖器、口和鼻孔周圍浮腫。浮腫部位出現(xiàn)皮下膠凍樣腫瘤,尤以黏膜和皮膚交界處多見。
病理變化 突出病變是皮膚腫瘤,皮膚、皮下水腫,尤以顏面和天然孔周圍皮膚明顯。有的毒株可引起皮膚出血,胃及腸道漿膜淤血,心內(nèi)、外膜出血,肝、脾、腎、肺充血。
防治 采取一般性的綜合防疫方法。發(fā)生本病時,撲殺病兔和同群兔,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徹底消毒被污染的環(huán)境、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