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7/27 11:49: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相對于新鮮蔬菜的“見水漲”,鮮肉類價格的“水漲船高”似乎來得更加猛烈些。中農網價格行情系統(tǒng)顯示,最近一周,農產品蔬菜價格指數累計上漲8.23%,山東、北京等主產地惡劣的天氣提前拉升了蔬菜價格增長預期,菜心等葉菜類價格指數再次回到前期高位。消費者對于蔬菜價格的“見水就漲”早已經習以為常,而對鮮肉價格,尤其是豬牛肉價格的上漲,卻是出乎意料。
中農網價格行情系統(tǒng)顯示,7月以來,深圳鮮肉類價格平均指數較6月份上漲6.25%,其中,漲幅靠前的品種是牛筋、牛梅頭肉和牛展,上漲率分別為25%、21.05%和20%。跌幅靠前的是去皮肥肉、前上肉和去皮后上肉,下跌率分別為18.46%、16.08%和13.67%。常見品種中,豬排骨批發(fā)價下降8.33%,豬肘批發(fā)價上漲8.56%。整體來看,鮮牛肉引領肉類價格上漲趨勢,鮮豬肉價格仍是跌多漲少。實際上,豬頭皮、豬肚等常見豬肉類價格經歷過7月中旬的低谷,回到了7月初的水平,而牛排等常見牛肉類價格已經連續(xù)數周維持高位,兩者共同推動7月份深圳鮮肉價格平均指數上漲。
豬價拐點撲朔迷離 政策扶持作用有限
五月末,部分研究機構預測豬價即將迎來拐點,依靠著政府收儲生豬肉的政策,豬肉價格艱難爬上了上升通道。據發(fā)改委監(jiān)測,在持續(xù)下降4個月后,近期生豬價格出現(xiàn)小幅回升,6月13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平均每市斤7.04元,比上周上漲0.14元,漲幅1.01%,全國超過七成省份價格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漲,其中黑龍江、福建、河南、廣東、海南等地價格漲幅在3%~6%之間。然而,政府收儲的上市豬肉量有限,各地肉聯(lián)社商業(yè)凍肉不斷向政府收儲凍肉轉化,降低了政策實施效果,豬價于7月中旬迎來一波小跌潮,“拐點”一說不攻自破。
實際上,豬肉價格拐點是一個被過分夸大的概念,豬肉價格的止跌回升并不是一個時間點的過程,而是一個時間段的過程。在這段時間里,豬肉價格會圍繞前期種豬投入、飼料購買和養(yǎng)殖場所等成本線上下波動,最終達到市場允許的價格水平。近期,在總養(yǎng)殖成本上升的情況下,豬肉價格不升反降,更多的是因為豬肉市場生豬儲備偏多,消費需求不足,養(yǎng)豬商戶痛苦降價尋底,焦急尋找市場公允價位。中農網價格研究中心認為,政策收儲對“豬價拐點”的催化作用是有限的,
首先,政策收儲僅僅通過“加大庫存,減少上市”這一簡單的轉化手段,暫時延緩豬肉蜂擁上市期的到來,卻無法消化其原有庫存總量,在總量無法減少甚至增加的情況下,豬肉價格很難止跌回升。
其次,政策收儲缺少僅考慮了市場供給的因素,而沒有考慮市場需求的因素,如并未出臺相應配套的刺激消費政策,提拉市場需求。豬價拐點是市場的公允價,是供需動態(tài)平衡的價格區(qū)間,僅改變供給是無法讓豬價回穩(wěn)的。
最后,政策收儲存在相應的收儲壁壘,在豬價普遍下降的情況下,各地肉聯(lián)社凍肉可以按比例優(yōu)先轉化為政策收儲凍肉,獲得相應的政府買價補償,而一定規(guī)模的散戶生豬難以得到收儲,也就是說,真正上市的生豬可能會因為肉聯(lián)社不合適的轉存比率遇到收儲壁壘,大量的生豬不得收儲,又無法收回成本,只得硬著頭皮降價拋售。這樣一來,不光是豬肉總量難以改變,連豬肉上市量也難以改變了。
進口豬肉兵臨城下 國產豬肉階段過剩
去年的“豬周期高漲”吸引了不少豬肉貿易商入駐中國,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進口優(yōu)質價低豬肉,企圖搶占市場先機。今年,歐盟已然順利成為中國豬肉的*進口國,不同的是,中國豬肉價格一蹶不振,豬肉市場供給階段性過剩,本地養(yǎng)殖戶面臨短期的虧損,豬肉行業(yè)盈利預期持續(xù)降低。
今年5月,英國農業(yè)大臣于北京簽訂一份關于向中國出口豬肉和種豬的協(xié)議,并表示短期內向中國出口大批量豬肉。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豬肉及其副產品進口實際到港6.24萬噸,環(huán)比增長36.24%。其中,5月我國鮮冷凍周肉進口量4.86萬噸,同比增加145.32%,環(huán)比增加16.11%。中農網價格研究中心認為,進口豬肉于國內市場的占比并不高,但是,我國生豬產能階段性過剩,消費者豬肉需求已趨于飽和,再小的變動,也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進口豬肉兵臨城下的其中一個推動因素是國際匯率的變化。歐元對人民幣匯率月平均數由4月份的8.35走低至7月份的7.84,歐元相對于人民幣貶值,利于歐盟進口,國際貿易轉匯結算利差增大。而歐洲生豬質量過硬,成本低廉,極易被中國大型肉類加工廠商集體采購,轉換成更多的人民幣外匯儲備,利于本國貨幣保值。這樣一來,盡管國內市場豬價下降,英國等歐盟國家此時加大豬肉進口,仍然是有利可圖。
實際上,外匯的變動不僅影響到了豬肉種豬的進口,還影響到國內豬肉的出口。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國產生豬的價格比國際均價累計高出1/3,這就抑制了國外市場對國內生豬的需求。
成本上漲差價縮小 豬價拐點有跡可循
盡管政府的收儲政策對迎來豬價拐點作用有限,但市場也真實地回應了養(yǎng)殖戶們“拐點初現(xiàn)”的預期,7月中旬以后,鮮豬肉價格止住跌勢,逐漸回穩(wěn),農業(yè)部數據顯示,7月20日豬肉批發(fā)價上漲19.93元每斤,較7月10日批發(fā)價19.65元每斤上漲了近1.5個百分點。雖然未見拐點,但仍有幾點蹤跡依稀可循:
豬價拐點的第一個蹤跡就是,豬養(yǎng)殖期即將步入尾聲,豬價周期隨之進入交替期。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3月上旬豬肉批發(fā)價格連續(xù)上漲半年之久,從20.07元每斤漲到了26.26元每斤,又降回了今年7月13日的20元每斤,此端間隔約為390日。一方面,生豬養(yǎng)殖周期約為380日,以上的價格區(qū)間正好體現(xiàn)了一個養(yǎng)殖周期的價格變動,豬價極有可能隨著新養(yǎng)殖周期的到來,重新向上定位漲勢,從而拉動現(xiàn)有上市豬肉價格上漲。另一方面,豬價重回周期初價位,初期價位也就是豬周期的成本價位,現(xiàn)行豬價極有可能重頭再來,向“漲”看齊。
豬價拐點的第二個蹤跡就是,鮮豬肉批發(fā)、零售差價不斷減小,轉手盈利趨近于零。相對于豬肉批發(fā)價格的小幅上漲,豬肉零售價格卻在遇冷下降。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豬肉五花肉價格自5月以來下降0.45元每公斤,且最近一期價格下降0.07元每公斤。不斷下行的零售價格與逐漸攀升的批發(fā)價格很可能縮小豬肉的轉手盈利。轉手盈利縮小,將首先降低二三級供應商的進貨意愿,進而直接影響到一級供應商的生豬出欄量與屠宰量,最后逼迫部分供應商退出生豬養(yǎng)殖行業(yè),達到市場自動自發(fā)的調節(jié)供需的效用。
豬價拐點的第三個蹤跡就是,3-8月份銷售淡季即將結束,中秋國慶節(jié)日效應拉升消費需求,將充分消耗豬肉總供給量。然而,節(jié)日效應的拉動效果是有限的。
中農網價格研究中心認為,近期豬肉批發(fā)價格小幅上揚,但市場仍未具備形成拐點的條件,豬價依然圍繞盈虧線上下波動。豬肉供需市場需要冷靜洗牌,豬肉價格的重新定位需要進一步的產銷信息交互沖擊。短期內,中秋國慶兩節(jié)期間,豬肉價格將小幅度抬高。長期內,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刺激國內豆粕等飼料價格的上行,進而提高下輪豬周期生豬育成以及育肥的成本,豬價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