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首頁 > 資訊中心 > 養(yǎng)殖技術 > 育肥豬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
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28 11:52:00 來源:阿里牧 閱讀數:
一般情況下,豬場往往把飼養(yǎng)管理的重點放在對母豬、種豬或哺乳仔豬的管理上,而不重視對育肥豬的管理。如大部分豬場育肥豬舍設施最簡單,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也最低,有時甚至把發(fā)霉的飼料喂給育肥豬,這樣就可能導致育肥豬生長速度緩慢和發(fā)病率提高。
1當前育肥豬常發(fā)生的疾病主要有兩大類: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和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主要為大腸炎、豬痢疾、結腸炎、回腸炎、沙門氏菌性腸炎等)。另外,豬瘟、弓形蟲病、萎縮性鼻炎等也經常在某些豬場發(fā)生,如果不加強對育肥豬群的管理而引起這些疾病的發(fā)生,不但會給種豬的銷售造成影響,而且對種豬場以后的管理也會產生惡性循環(huán)。因些對育肥豬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不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營養(yǎng)全價的飼料配比
生長育肥豬的飼料成本占豬場總飼料成本的近70%,因此,在育肥階段節(jié)省飼料是最切實可行的,但是育肥階段豬的生長速度快,身體和各內臟器官的發(fā)育不協調,所以其營養(yǎng)需求較高。如果這時營養(yǎng)不夠充分,容易出現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尤其是種豬在轉群或長途運輸過程中均可降低豬的采食量,而此時豬對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維生素等需求較高,如這時不增加育肥豬的營養(yǎng)就會造成相對的營養(yǎng)缺乏。育肥階段的采食量*,其飼料轉化率將直接影響整個豬場的飼料消耗和經濟效益,并不是飼料越便宜越省錢,關鍵是要確保飼料的質量,特別要注意霉菌毒素的污染。如果因飼料原因而造成豬只患病或生長受阻,從而影響種豬場的經濟效益,就太得不償失了。
3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管理模式
全進全出是豬場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徑。大部分種豬場都是按照全進全出的模式設計的,但在養(yǎng)豬效益好時,盲目擴群,導致密度擴大,如果做不到完全的全進全出,就易造成豬舍的疾病循環(huán)。因為豬舍內留下的豬往往是生長不良豬只、病豬或病原攜帶者,等下一批豬進來后,這些豬就可作為傳染源感染新進的豬只,新進豬只就有可能發(fā)病,生長緩慢,或成為僵豬,而轉群時又留了下來,成為新的傳染源。如果豬場能夠做到全進全出,就會避免這些現象的發(fā)生,從而降低這些負面影響給豬場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4加強飼養(yǎng)管理
現在種豬的管理也提倡人性化的管理,豬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只有為豬提供最舒適的生長環(huán)境,善待種豬,才能充分發(fā)揮其生產潛能,并達到*的飼料轉化率,從而使豬場達到*的經濟效益。
4.1首先要保證一定的飼養(yǎng)密度,如果密度太高,豬只就容易打架,容易發(fā)生疾病的水平傳播,特別是呼吸道疾病。如果保持合理的密度,主要通過嘴對嘴直接接觸傳播的疾病,如PRRSV發(fā)病的機會就會降低,它不會通過空氣從一個豬舍傳到另一個豬舍,也不會從一個豬場傳到另一個豬場。所以保持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會有效降低一些疾病的發(fā)生,從而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
4.2其次應該加強通風,因為育肥階段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而其發(fā)生與空氣的質量有密切關系,空氣質量與塵埃、氨氣和其他有害氣體的濃度有關,塵??蓴y帶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如不及時通風,污濁的空氣被豬只吸入容易在肺臟沉積,從而引起疾病的發(fā)生。
4.3飼料質量不好,或料槽設計不合理,豬只容易將飼料拱出來,造成浪費。所以,豬場設施的不合理也容易使豬只不能合理采食,并最終影響經濟效益。
4.4合理的用藥方法
育肥階段的用藥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不能添加違禁藥物,還要遵守藥物的停藥期。長期用藥、盲目用藥既不安全,也不經濟。我們要在遵循用藥規(guī)則的前提下,*限度發(fā)揮藥物的藥效。
4.5豬只從保育舍轉群到育肥舍后,可在飼料中連續(xù)添加一周的藥物,如每噸飼料中添加80%支原凈125克、15%金霉素2千克或10%強力霉素1.5千克,可有效控制轉群后感染引起的敗血癥或育肥豬的呼吸道疾病。此藥物組合還可預防甚至治療豬痢疾和結腸炎。無論是呼吸道疾病還是大腸炎,都會引起育肥豬生長緩慢和飼料轉化率降低,造成育肥豬生長不均,出欄時間不一,難以做到全進全出,最終影響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