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首頁 > 技術中心> 養(yǎng)殖技術 > 肉雞養(yǎng)殖主推技術
畜牧家禽網 來源: 全國畜牧總站體系建設與推廣處 閱讀數:
當前我國家禽業(yè)已進入轉型期,小規(guī)模分散飼養(yǎng)模式所占比重逐漸降低,標準化規(guī)模養(yǎng)殖不斷加快,家禽養(yǎng)殖設施化水平不斷提高。為推進家禽標準化規(guī)模養(yǎng)殖,從源頭上保障禽肉質量安全,增加農戶收入,實現家禽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期特遴選出種雞人工授精、地方雞種保護、開發(fā)與利用、增強肉雞免疫力的飼料營養(yǎng)等關鍵技術介紹給讀者。
一、種雞人工授精技術
(一)概述
種雞人工授精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許多規(guī)模化的養(yǎng)殖企業(yè)普遍推廣應用。這是一項操作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包括種公雞的選擇及訓練、用具準備、采精、精液品質檢查、精液稀釋、輸精等技術。
1.種公雞的選擇及訓練。受訓公雞單籠飼養(yǎng)3周~4周。在訓練前,剪除肛門周圍2厘米左右的羽毛。在配種前2周~3周,開始采精訓練,將公雞逐只捉出,反復進行背部按摩,使其建立條件性反射。按摩方法是左手掌向下,貼于公雞背部,從翼根向背腰部,由輕漸重推至尾羽區(qū),按摩數次,即引起公雞的性反射。采精宜在相對固定時間進行,每天1次或隔天1次,一旦訓練成功,則應在固定時間采精。經3次~4次訓練,大部分公雞都能采到精液。經多次訓練仍不能建立條件反射的公雞應淘汰。公母比例為1∶(20~30)。
2.用具準備。將集精杯、采精杯、輸精器等器具用洗滌劑洗刷污垢,用水沖洗干凈,再用蒸餾水沖洗1次~2次,然后用沙布包好,放入消毒鍋或消毒柜消毒15分鐘~30分鐘,烘干備用。
3.采精。采用按摩采精法。通常由2人操作,1人捉住公雞,1人按摩與收集精液。連采3天~4天后停采1天。正常情況下,每只公雞每次采精量為0.3毫升~0.6毫升,正常的雞精液為乳白色,精液中混有尿酸鹽時會出現絮狀物。
4.精液品質檢查。
(1)外觀檢查。正常精液為乳白色不透明液體。混入血液為粉紅色;被糞便污染為黃褐色;尿酸鹽混入時則呈粉白色棉絮狀;過量的透明液混入則有水澤狀。凡受污染的精液其品質急劇下降,授精率不會高。
(2)活力檢查。采精后20分鐘~30分鐘內進行,取精液及生理鹽水各一滴,置于載玻片一端混勻,放上蓋玻片。精液不易過多,以布滿兩片空隙不溢出為宜。在37℃用200倍~400倍顯微鏡檢查,直線前進運動,有授精能力;圓周運動、擺動兩種方式均無授精能力;活力高、密度大的精液呈旋渦翻滾狀態(tài)。
5.精液稀釋。通常可用原精液輸精。如果要稀釋,可用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溶液)、葡萄糖生理鹽水或專用精液稀釋液。稀釋比例以1∶1為宜。采精后應盡快稀釋,將精液和稀釋液分別裝于試管中,并同時放入30℃保溫瓶或恒溫箱中,使兩者溫度相等或相近。稀釋時稀釋液應沿裝有精液的試管壁緩慢加入,輕輕轉動,使均勻混合。加入稀釋液后不能急速晃動或用吸管、玻璃棒快速攪動,以免精子的頸部斷裂。
6.輸精。一般安排在每天14∶00~18∶00進行,夏季可安排在15∶00~19∶00。每次輸精輸入原精液0.025毫升~0.03毫升。母雞接受第一次輸精時或產蛋后期的輸精量應該加倍。從泄殖腔翻開后露出的輸卵管開口處起,輸入的深度為2厘米~3厘米。間隔4天~5天輸精1次。產蛋后期或夏季可3天~4天輸精1次。
如果有條件,鼓勵采用一雞一管輸精技術(圖1):即輸精時采用移液管,每只母雞配1個管套。操作方法:先用棉布縫制一張能插入數百個管套的圍裙(圖2),輸精人員將所有消毒好的管套插入特制的圍裙中,將圍裙扎在腰間,圍裙的側面掛一個特制器皿,即可進行一雞一管輸精操作(圖3)。
(二)特點
本項技術的特點是效率高,能充分發(fā)揮籠養(yǎng)種雞的優(yōu)勢。關鍵是輸精人員要有責任心、有耐心、操作要細心;同時加強種公雞的飼養(yǎng)管理至關重要,要調配好公雞的日糧,種公雞使用較勤時,應適當地增加其日糧中蛋白質含量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微量元素;掌握正確的輸精方法是提高授精率的又一決定性因素。
(三)成效
1.可以提高種蛋授精率,使全程授精率達92%~95%,雛雞成本下降10%左右,種蛋飼料消耗降低10%左右。
2.可以減少公雞飼養(yǎng)只數,擴大公母配種比例,一只公雞可配25只~30只母雞,節(jié)約飼料降低成本,籠養(yǎng)還可節(jié)約墊料。
3.可及時挑出寡產雞淘汰,降低成本,并及時發(fā)現疾病和飼養(yǎng)管理存在的問題。
4.采用一雞一管輸精技術能有效防止母雞之間的疾病交叉感染。對雞白痢等種源性疾病的預防十分有利。
(四)案例
廣西金陵農牧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肉雞產業(yè)技術體系南寧綜合試驗站建設依托單位,農業(yè)部肉雞標準化示范場,廣西農業(yè)產業(yè)化重點龍頭企業(yè)。自主培育的品種有金陵黃雞、金陵麻雞、金陵烏雞、金陵花雞、金陵黑鳳雞等5個新配套系,其中,金陵黃雞、金陵麻雞于2009年獲得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頒發(fā)的畜禽新配套系書。目前,父母代種雞存欄70多萬套。該公司1999年以來采用人工授精技術,公母比例1∶(25~30),每隔4天~5天輸精1次,2人~3人操作每天可輸精1500只~2000只母雞,平均授精率達94%~95%。2006年開始采用一雞一管輸精,授精率提高95%~96%,母雞死淘率從11%下降到8%。
二、地方雞種保護、開發(fā)與利用技術
我國地方雞遺傳資源豐富,在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較好地保護、開發(fā)與利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F將地方雞遺傳資源現狀以及保護、開發(fā)與利用措施介紹如下。
(一)我國地方雞遺傳資源現狀
我國具有全世界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方雞遺傳資源。根據2006年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和“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2010年),我國現有地方雞品種107個,其中,肉用型18個,兼用型80個,蛋用型3個,玩賞型6個。我國地方雞品種廣泛分布于30個省、市和自治區(qū),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市。在調查的地方雞資源中新發(fā)現了一些珍稀基因。如云南省的瓢雞無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鐮羽、尾脂腺,俗稱“閉毛雞”;蘭坪絨毛雞全身羽毛呈絲狀,似松針,俗稱絨毛雞。這些新資源及其珍稀基因的發(fā)現和鑒定,將進一步豐富我國地方雞遺傳資源的多樣性,對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和我國優(yōu)質雞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部分地方雞種生產性能特色不明顯,體重中等偏小,產蛋量普遍較低。小體型和早熟性是我國地方雞品種的特色。
地方雞與外來肉雞相比較,具有耐粗飼、適應性和抗逆性強、肉質風味好、產品質優(yōu)價高等一系列優(yōu)點。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大量外來高產性能品種的引進,使我國許多優(yōu)良的地方品種資源遭到了破壞,因此,我國地方雞資源的保護任重道遠。
地方雞遺傳資源保護的目的是為了利用,對目前數量較少、瀕危的地方雞資源,雖然當前利用價值較低,但如不考慮開發(fā)利用,將明顯影響其保護效果。因此,在對瀕危地方雞資源進行保護的同時,應該積極探索、尋找開發(fā)利用途徑,采取主動保種戰(zhàn)略,以促進和鞏固保護效果。
(二)地方雞品種遺傳資源的保護措施
1.品種資源受威脅狀況。根據FAO建立的家禽品種瀕危等級劃分標準,對我國地方雞遺傳資源受威脅程度進行了如下分類。
危險狀態(tài):蕭山雞、峨眉黑雞、黃山黑雞、蘭坪絨毛雞、瓢雞、雪峰烏骨雞、云龍矮腳雞7個品種。
脆弱狀態(tài):靈昆雞、太白雞、河南斗雞、高腳雞、矮腳雞、北京油雞、狼山雞、大圍山微型雞8個品種。
瀕危狀態(tài):金陽絲毛雞、邊雞、浦東雞、吐魯番斗雞、中山沙欄雞5個品種。
瀕臨滅絕:彭縣黃雞。
滅絕:煙臺糝糠雞、陜北雞。
2.品種資源的保護措施。根據品種資源自身價值以及現有規(guī)模與消長形式,在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層面上要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第一,處于正常狀態(tài)的一般資源,需要定期開展調查和監(jiān)測群體的發(fā)展趨勢,可以鼓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yè)和個人根據我國畜禽遺傳資源管理法規(guī),參與品種資源的保護。第二,對于重要和數量呈現大幅下降的資源,可由縣級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保護。第三,對于危險、脆弱的遺傳資源,由省(區(qū))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保護。采集血液和組織樣。保存基因組DNA,監(jiān)測遺傳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第四,對于瀕危及瀕臨滅絕的遺傳資源,由國家投資采取不同方式進行搶救性保護。采集血液和組織樣,保存基因組DNA,監(jiān)測遺傳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第五,針對技術力量薄弱的保種單位,開展品種資源保護內容和保護方法培訓,提升資源保護的科學性。
品種資源保護原則和方法。我國地方雞種數量多、分布廣,要對所有品種進行保護工作困難較大,因此,我國地方雞遺傳資源主要應實行分級保護。根據“重點、瀕危、特定性狀”的保護原則和急需保護品種資源的分布情況,由國家投入、地方匹配等多種渠道的集資方式,建成*地方雞種資源基因庫和地方性保種場,實施異地和原產地保護。
現階段我國地方雞資源保護主要采取保種場、保護區(qū)和基因庫3種方式:(1)保種場是以活體保護為手段。在原產地建立的以保護地方雞遺傳資源為目的的單位;(2)保護區(qū)是指國家或地方為保護特定地方雞遺傳資源,在其中心產區(qū)劃定的特定區(qū)域。除特殊地區(qū)外,地方雞資源通常不采用保護區(qū)保護;(3)基因庫是指在固定區(qū)域建立的以活體保護或低溫生物學方法為手段,保護多個地方雞遺傳資源的單位(一般要求保存品種數量不少于6個);基因庫保種范圍包括活體、組織樣、基因物質等遺傳材料。活體保存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將是我國地方雞資源保護采用的主要形式。活體保種是采用原產地建立保種場和保護區(qū)的方式進行活體保存,對雞而言應以建立保種場形式為主。
保種的對象是群體而不是某些性狀或基因,*的群體是一個雞種,最小的群體是一個家系。與保種方法相關的主要因素有:(1)群體數量。家系保種的公雞數量不少于60只,母雞數量不少于300只。群體保種的公雞數量不少于100只,母雞數量不少于300只。在能滿足保種條件要求下,保種數量越少越好,以求降低保種費用;(2)群體結構。各家系等量留種,每個家系選留1只公雞后代,每只母雞選留1只母雞后代作為留種個體;(3)選配。采用隨機交配方式,但要避免近交。(4)公母比例。以1∶5為宜。(5)監(jiān)測。分子生物技術是監(jiān)測保種效果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三)地方雞遺傳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方法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目的是應用,截至2012年3月,通過國家審定的肉(兼)用型雞新品種(配套系)共計40個,每年推廣種雞數量約1000多萬套,生產商品代雞10多億只。這些培育的新品種(配套系)大部分都是利用了我國地方雞品種的血統(tǒng)。
第一種開發(fā)利用方法:直接利用。采用常規(guī)的育種方法對現有的地方品種進行適合于產業(yè)化生產的品種選育后,直接在生產上應用。選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性成熟、脛長、生長均勻度和產蛋率等,選育方法是群選法。
第二種開發(fā)利用方法:雜交配套。以地方品種為育種素材,經過系統(tǒng)選育后作為配套系的母本,選育的重點在生產性能、群體均勻度及體型外貌等方面,與快長專門化品系雜交組成多個配套系,配套生產商品雞。
第三種開發(fā)利用方法:基因導入。將地方雞種的特異基因導入到專門化品系,培育新的專門化品系。我國最近幾年通過*審定的配套系和新品系幾乎都是采用這種方法培育的。
(四)特點
第一種開發(fā)利用方法的特點是采用本品種內選育,保持了地方雞原品種的品質特色和基因純度。
第二種開發(fā)利用方法的特點是利用雜交優(yōu)勢原理,使商品代性能和性狀得到明顯改進。
第三種開發(fā)利用方法的特點是利用基因導入技術,使商品代性能和性狀得到明顯提高。
(五)成效
第一種開發(fā)利用方法的成效是通過重要性狀的選育,生產應用性能快速提高,飼養(yǎng)效益大幅增加。
第二種開發(fā)利用方法的成效是配套的商品代雞保持優(yōu)異的肉品質和適應性,生產性能(如產蛋和產肉性能)大幅度提高。
第三種開發(fā)利用方法的成效是新品系保持了地方雞的外貌特征,產肉性能提高,生產周期縮短,生產成本降低。
(六)案例
1.第一種開發(fā)利用方法案例。
(1)案例一:廣西春茂農牧集團有限公司,將廣西三黃雞采用常規(guī)的育種方法進行了適合于產業(yè)化生產的品種選育后,直接在生產上應用。經過短短5年時間,從當時的飼養(yǎng)規(guī)模200萬只擴大到2008年的8000萬只,公司資產實現了快速擴張,以此促進了品種選育、基礎技術實施,飼養(yǎng)成本大幅度降低,并將產業(yè)延長到食品加工及快餐行業(yè),企業(yè)品牌得到社會認可。
(2)案例二:海南(潭牛)文昌雞股份有限公司,將文昌雞采用常規(guī)的育種方法進行了適合于產業(yè)化生產的品種選育后,直接在生產上應用。公司于2002年建立育種場并開展育種工作,經過10年的努力,已經建成*保種場1個(保存文昌雞原種雞近1萬只),育種場1個(存欄祖代種雞5萬多套),父母代種雞場4個(存欄種雞50多萬只),年出欄肉雞600萬只,并將產業(yè)延長到食品加工及連鎖銷售,產品遠銷內地、港澳和東南亞,企業(yè)品牌得到社會認可。
2.第二種開發(fā)利用方法案例。河南三高集團公司,以地方品種固始雞為育種素材,經過選育的固始雞在生長速度、繁殖性能等全面改進,保持了一致的青腳、黃羽、圓胸等特征,與隱性白、矮小黃雞及其他快長專門化品系組成了多個配套系,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生產仿土青腳雞,占據了較大市場。
3.第三種開發(fā)利用方法案例。廣西金陵農牧集團有限公司,其培育的金陵麻雞,配套的各個品系都引用了江西的崇仁麻雞,將其麻雞青腳等特征引入到快長型品系,經過專門化品種培育后用于生產,其商品代生長速度比崇仁麻雞提高了60%以上,上市日齡提早到65天,適應性能也有較大提高。
三、增強肉雞免疫力的飼料營養(yǎng)技術
由于我國肉雞飼養(yǎng)采用千家萬戶“小規(guī)模,大群體”的發(fā)展模式,存在雞舍選址不合理,設施簡單,建筑工藝落后,環(huán)境條件控制差、廢棄物處理差等不利因素,導致肉雞多處于亞健康狀況下,肉雞免疫力低,容易因飼料污染或霉變、環(huán)境突然變化或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呈現免疫應激反應,導致死亡率升高。因而,在目前狀況下,通過飼料營養(yǎng)或添加劑途徑提高肉雞的免疫能力,提高其抵抗免疫應激能力是當前乃至未來我國肉雞飼料配制技術中的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應用營養(yǎng)素提高免疫力的技術
應激狀況下,肉雞為了抵抗應激,合成應激蛋白增強。但由于肉雞采食量下降,供給肉雞蛋白質合成的氨基酸受限,蛋白質分解代謝明顯高于合成代謝,營養(yǎng)狀況惡化,呈負氮平衡。同時,免疫應激抑制脂肪合成、促進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供能;微量元素中更多的銅用于合成血漿銅藍蛋白,提高血清銅含量,而血漿鐵、鋅含量下降。因而,由于組織大量消耗能量,改變了營養(yǎng)素的分配和代謝,使得機體對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營養(yǎng)素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如果各種營養(yǎng)素得不到滿足,機體很快進入衰竭狀態(tài)。
1.脂肪酸與免疫。脂肪酸特別是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調節(jié)眾多細胞功能、炎癥反應及免疫力不可或缺的調控因子。添加高油脂能減弱自然殺傷性細胞(NK細胞)活性和先天性免疫應答反應,具體效果取決于油脂的水平和來源。富含亞油酸(玉米油、葵花油或紅花油)或α-亞麻酸(亞麻籽油)能降低NK細胞的活性。魚油由于富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炎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添加1%~2%魚油改善肉雞生產性能,但添加6%因飼料魚腥味抑制采食,對生產性能不利。
2.氨基酸與免疫。氨基酸是構成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基本物質,與免疫系統(tǒng)的組織發(fā)生、器官發(fā)育密切相關。氨基酸缺乏導致肉雞對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發(fā)生率增加,死亡率升高。
飼料中添加NRC(1994)推薦量的107%的精氨酸能改善雛雞的免疫力;添加1%谷氨酰胺能顯著提高肉雞血清IgA、IgM水平,促進腸道發(fā)育,提高肉雞生產性能,降低死亡率。添加0.5%的?;撬嵊兄诟纳萍仪菪鲁且呖贵w滴度,并提高其飼料轉化率。
3.維生素與免疫。維生素A缺乏可改變對T細胞的抗原-抗體反應,導致許多免疫反應降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下降,黏膜局部特異性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gG、IgA、IgM下降,對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高。
肉雞*免疫時維生素A水平為15000單位/千克;此外,提高日糧維生素C、維生素E水平均能改善肉雞的免疫效果。
4.微量元素與免疫。鋅對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發(fā)育、維持和免疫功能的發(fā)揮具有重要作用,日糧鋅含量至少80毫克/千克才能減輕肉雞對應激反應,改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效果。
通過在飼料中添加有機微量元素,如氨基酸鋅,蛋氨酸鋅等提高鋅、錳和銅的含量。此外,采取添加酵母硒或其他有機硒提高日糧硒水平,有助于改善肉雞的免疫功能。具體添加量可以參考各商品推薦量。
(二)應用免疫增強劑提高免疫力的技術雖然有些物質不能給肉雞直接提供營養(yǎng),但功能性寡糖能通過改善腸道內微生物區(qū)系,促進有益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增殖,或通過激活免疫物質(多糖)提高肉雞的免疫能力。
1.寡糖與免疫。功能性寡糖如甘露寡糖、果寡糖、麥芽低聚糖能促進肉雞免疫器官發(fā)育,改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以及腸黏膜免疫功能改善肉雞的免疫狀況。盡管很多飼料原料中富含功能性寡糖,但寡糖用量不足則起不到明顯作用,但用量過度,則不但增加成本,還可能引起后段腸道菌群過度發(fā)酵,引起輕度腹瀉等負面影響。
2.多糖與免疫。多糖主要指通過β(1-3),(1-6)糖苷鍵連接的具有生理活性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主要來源于食用菌(如靈芝、蘑菇),植物(如黃芪、海藻、魔芋等),以及微生物中酵母細胞壁(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捎糜诳辜毦⒉《?、寄生蟲感染,通過影響免疫器官發(fā)育,激活巨噬細胞、NK細胞、T細胞、B細胞等免疫細胞,誘生多種細胞因子,促進抗體產生。
3.益生菌與免疫。益生菌如乳酸桿菌、糞腸球菌、枯草芽胞桿菌、地衣芽胞桿菌等有益微生物能激活T細胞活性,增加肉雞機體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減少腹瀉,抑制壞死性腸炎產生,提高抗病能力。
四、提高肉雞飼料轉化效率的飼料配制技術
肉雞的飼料轉化率與飼料營養(yǎng)水平、飼料中抗營養(yǎng)因子含量,飼料加工和腸道功能有關。提高飼料代謝能、降低抗營養(yǎng)因子水平有助于提高飼料的轉化效率;控制飼料的粉碎粒度和形態(tài),減少肉雞采食時間,改善肉雞消化道功能,減少肉雞腸炎、腹瀉的發(fā)生均有助于提高飼料轉化率。
(一)提高飼料能量
1.油脂使用。肉雞前期(3周齡前)使用豆油,后期可以考慮采用價格相對較低的棕櫚油、米糠油,以及動物油。由于米糠油容易酸敗變質,夏天要嚴格控制米糠油的使用,易引起類似腸炎的腹瀉。
2.添加酶制劑。飼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或復合酶已經成為提高肉雞飼料能量,降低油脂添加量的主要技術途徑。一般肉雞前期添加酶制劑效果比較好,麥類日糧中添加酶制劑效果也比較突出。
(二)飼料制粒技術
1.飼料的粉碎技術。由于錘片式粉碎機粉碎效率高,容易根據篩片孔徑進行不同粒度粉碎,目前,錘片式粉碎機廣泛用于畜禽飼料,爪式粉碎機粉碎粒度過細,不適于肉雞飼料生產。粗大型粉料(871微米~905微米,篩孔直徑10毫米)比精細型粉料(536微米~574微米,篩孔直徑8毫米)更能增加雛雞體增重和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雞胗的重量,還有助于防止壞死性腸炎,所以,全價粉狀飼料粉碎細度適當粗一些更有利。
2.冷制粒技術。由于制??梢栽黾尤怆u采食量,促進肉雞生長發(fā)育和改善飼料轉化率。因而,肉雞飼料通常需要制粒。對于小型自配料肉雞養(yǎng)殖戶,不具備蒸汽制粒條件,可以購買平?;颦h(huán)模小型制粒機進行制粒。購買小型立式粉碎、攪拌設備(圖4)或將飼料按配方比例混合,通過提升機將配制好飼料提升至環(huán)模(圖5)或平模制粒機(圖6)進行制粒。
(三)肉雞營養(yǎng)性疾病控制技術
1.壞死性腸炎控制技術。肉雞壞死性腸炎是影響肉雞生產的重大傳染性疾病,是由存在于土壤、灰塵、糞便、飼料、家禽墊料和腸道內容物中產氣莢膜梭菌所致,肉雞飼料中添加大量麥類原料、魚粉能增加其發(fā)生,減少肉雞飼料中麥類谷物、魚粉用量有助于降低其發(fā)生。通過飼料中添加10%的阿維拉霉素預混劑100毫克/千克,或用15%的桿菌肽鋅預混劑200毫克/千克能預防壞死性腸炎發(fā)生。對于生產無抗生素雞肉廠家,可以采用抗生素替代品,例如,植物提取物、香精油和有機酸等,均有抑制產氣莢膜梭菌的效果。
對于發(fā)生壞死性腸炎肉雞,2周齡以內的雛雞,100升飲水中加入羥氨芐青霉素15克,每日2次,每次2小時~3小時,連用3天~5天進行治療。
2.肉雞水便的控制技術。肉雞水便即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水,導致糞便變稀。與疾病,飼料質量、墊料和環(huán)境溫度,包括通風有關。疾病主要檢測是否有壞死性腸炎、球蟲病的發(fā)生。飼料的影響也是主要因素之一,肉雞水便與飼料非淀粉多糖含量高,在大腸發(fā)酵導致腹瀉有關。飼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有效改善水便綜合征。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因互聯(lián)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lián)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