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5/22 11:11: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shù):
“本地養(yǎng)豬戶的生豬出欄數(shù)尚不能滿足我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在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下,豬價為何不淡定,而與國內市場的整體行情一起‘跌跌不休’”?近日,《出欄高峰已過——豬肉價格開始止跌回升》見報后,引發(fā)不少市民對豬肉價格的關注與討論。
據悉,泉州屬于傳統(tǒng)的“豬肉主銷區(qū)”,本地養(yǎng)殖出欄的數(shù)量小于居民消費需求,但由于生豬收購戶從臨近地區(qū)如龍巖、三明等地“引豬入泉”,所以在周邊縣市生豬出欄數(shù)量供過于求、價格疲軟不振的當前,本地市場也難以獨自表現(xiàn)出“豬堅強”。
年消費生豬將近300萬頭
“省市級以上副食品基地年出欄生豬40多萬頭,占全市生豬消費量的15.8%。”市經貿委相關人士表示。
“豬肉在泉州人的食譜中占很重要的比重,而且消費需求仍在逐年增長。”泉州市農產品經紀人協(xié)會秘書長黎連恒告訴記者,據統(tǒng)計,1980年全國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占87.6%;到2008年豬肉仍占65.4%。雖然比重下降,但人均年消費量的絕對數(shù)還是增長了將近5公斤。
“泉州現(xiàn)有常住人口800多萬,年消費生豬300萬頭,相當于一個三口之家每年要吃掉一頭肥豬。”泉州養(yǎng)豬行業(yè)同業(yè)公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其中,鮮肉是主導品種,占消費總量的90%以上,冷鮮肉、凍肉和肉加工品消費低于10%。
豬肉自給率只有64%
“折算起來,本地每年豬肉消費量大約30萬噸,但自給率只有64%。”泉州市經貿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說明本地的生豬是供不應求的,按道理來講收購價應該相對穩(wěn)定和堅挺。”在黎連恒看來,在屬于生豬“賣方市場”的泉州,市場行情卻也像“過山車”般波動,成為行業(yè)里難以擺脫的一個“魔咒”,這實在令人費解。
100萬頭外調生豬平抑本地市場
“泉州的生豬價格受到國內尤其是省內周邊縣市豬價走勢的影響,當外圍的豬價走低時,泉州本地的生豬收購價往往也會被外地流入的生豬拉低價格。”泉州養(yǎng)豬行業(yè)同業(yè)公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生豬屬于流動的商品,與房地產等不動產不一樣,在泉州房地產每平方米均價超過8000元的時候,三明可能還不到5000元,因為三明的商品房不能搬到泉州來賣;而當泉州的生豬價每斤8塊錢而三明只要6塊錢時,三明的生豬馬上涌入泉州,并把兩地的價格拉平。
泉州市經貿委提供的信息也顯示,每年有超過100萬頭生豬從鄰近的龍巖、莆田、三明等地調運到泉州。
“生豬收購價每斤只要有兩三毛錢的差價,臨近市場之間就會形成自然的供需流動。”永春生豬收購大戶陳寶鎮(zhèn)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車生豬大約1萬斤重,從龍巖、三明等地調運回來需要1000—1200元的運輸成本,平均下來每斤運輸成本1毛錢左右,加上生豬體重的消減等損耗,外地運豬到泉州的成本每斤不會超過2毛錢。而只要泉州與外地的生豬價差超過2毛錢,自然會有人從價格低的地方“引豬入泉”,賺取差價。
“因為生豬異地調運的成本不高,且可以自由流通,所以本地市場的價格會因為外地生豬的調入而與國內市場行情趨于一致。”業(yè)內人士王志成分析。